(數統學院 通訊員 呙小雲)“雨後山中蔓草榮,可憐沿溪漫谷生。 尋常豈藉栽培力,自得天機自生長。”這首詩出自于南懷瑾先生的著作,同時也是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1311班李小輝的寫照。
對于“延修”二字,很多人也許沒有聽過,因為很多人覺得這件事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,然而李小輝就是他們班唯一一個無法正常順利畢業的同學。
去年六月,畢業季,在最後一次班會上,所有的同學都歡顔笑語,隻有小輝笑不起來,彼時他不知所措,低下了頭,不得不接受延修的結果,看着同學們都大學畢業了,失落不禁湧上心頭,回想起大學四年,當初一起同時踏進大學之門,懷揣着各自的夢想與目标,而四年之後的他處境卻十分迥異。四年千日有餘,足以改變很多人和事,而他卻朝着反方向行走。
從緊張的高中生活突然進入大學,相比于高中生活而言,在大學這個沒有人約束的地方,小輝有些迷失方向了。就在大學的頭一年,從軍訓開始,他就當了個“第一”,開始邁出了放縱的第一步,并且不可收拾,他是班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軍訓逃掉的同學,這是個不好的開端。在後面的日子裡,上課期間缺勤、遲到、曠課等一系列不正常的行為都出現了,到後面他已經完全麻木了,覺得無所謂了。他心裡知道不應該如此,可是卻依然沉浸在裡面無法自拔,放縱到了極點。他想過去改變,但顯得很無力,就這樣一個人在沉淪之中。因果律從來不會寬恕任何人,在這種境況持續一年之後,小輝就收到了學業警告書,一年之中,他已經缺掉超過三十個學分了。
慢慢地,小輝開始有了警覺,自發地要作出改變。于是在大二期間,在學習上主動起來。每天按時上課,并且主動坐到第一排聽講,做筆記,交作業,衆人見他都詫異,好像變了一個人,他隻是付諸一笑。大二期間,通勤上課,所有課程全部合格。但這些并沒有令他升起絲毫歡喜之心,因為他對所學習的課程感到很痛苦,不知道自己真正該做什麼,就這樣,一段新迷茫又開始了。在學業上他又開始荒廢,好在這一年他不像大一的時候那種茫然無措,他找到了興趣所在,知道自己要做什麼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開始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,開始閱讀傳統文化的書籍,儒家、道家、中醫、易經等都讀了個遍,内容之浩如煙海,精義之偉大。或許是書本給了他力量和方向,在讀完南懷瑾先生的著作之後,小輝明确了自己方向,知道自己要什麼。到第三年,他的學業又荒廢了一年,加之第一年所差的學分,按照學校的規定他已經無法正常畢業了,但他并沒有放棄,唯一值得慶幸的是,他找到我的興趣之所在。
在大學最後一年裡,眼看學業很難完成了,他幹脆選擇了放棄,于是出去工作直到畢業時候才回來,當時他收到無法畢業需要延修的消息,直到這一刻,他真正審視了自己。笛卡爾說過,沒有審視過的人生是不值得過得。他再次反思四年以來的的所作所為,從最開始的堕落,到初次覺醒,再到後來因為興趣再一次荒廢學業,拿不到畢業證,他一次次的反問自己:我能去做什麼?人生之路該怎麼走?經過長達一個月的反思,他想既然對于國學經典有感情,為何不繼續下去呢,他毅然決定考研,順便完成遺留下的學業。
即說即行,想了就做,于是他開始了考研之路,買資料、背單詞、刷題、學專業課……同時積極延修,準備各門課程補考,提交作業,将所缺學分全部修滿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由于自己愛好所在,考研複習并沒有讓他感覺到煩悶,與之前學習讓他痛苦相反,他沒有覺得考研是痛苦的。所以每天都如此反複,經過四個月的努力,終于以380的高分,初試第一的成績進入複試,最終被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宗教學專業錄取。
小輝是一個非常普通而又有點内向的人,他正在轉變自己的軌迹,他知道延修是在彌補以前所犯的錯誤,代價是巨大的,這種教訓對于他而言,是深刻的,并且會牢記在心。
大學是美好的,但是大學太安逸了,都說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。大學時光正是人生奮鬥的重要階段,不能堕落下去,要知道堕落是萬丈深淵。每個人都會犯錯誤,但是犯錯誤并不可怕,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
沒有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,曾子曾說到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可見反思之難行。所以,我們要正視自己,審視自己,任何時候都不晚,隻要你想改變,你就可以做到,做到就能得到。
審稿人:王成勇
|